【#文化金庫】
「哩馬卡緊咧~」蹲在文具行角落許久,耳邊響起媽媽在外頭不耐的催促聲;但死盯著那架毛筆櫃的你就是不明白…….
為什麼三百塊的和三十塊的,看起來竟.然.差.不.多?
(WHY?你讓三百塊的那位情何以堪!!!)
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如此相似的經驗?
真的「隨便都好」嗎?有沒有可能其實我們還有其他選擇?
所以,當陳師傅答應採訪邀請,行員的腦海裡就始終攢著這個問題……
「要小心~別被騙到!」從小學開始為天竺鼠剪毛、取毛料,陳耀文製筆至今已超過半世紀,他立刻就了解我們的疑惑。
師傅邊解釋邊嘆道──由於染色技術進步,透過機器,簡簡單單就能讓毛料「變裝」;加上現代人書寫習慣改變,使用毛筆不如過去頻繁,對毛筆的了解自然有限,往往見到市面上刻著「正狼毫」的毛筆,就喜孜孜買回家去……(行員淚目)
儘管師傅已詳細解釋一番,可仍遠遠不比他在數十年製筆時光中累積出的親身經驗,我們沒有一夕間獲得「火眼金睛」的功力;但在這裡,可以不用擔心被坑、被騙,連結人與人之間的是最純粹的信賴。
「只需要煩惱你適合哪種筆就好!」
#這不是霸氣是什麼
#走進文化金庫‧繼續未完的故事→http://goo.gl/8MgLH7